1.临沂成功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2022年1月6日,科技部下发《关于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通知》(国科发区〔2022〕5号),重点支持临沂市等25个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10月20日,《临沂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印发,明确了目标任务、重点工作、保障措施和时间进度。
2.全省首个国家1类化学创新药成功上市。今年4月,由罗欣药业自主研发的国家1类创新药——P-CAB替戈拉生片获批上市,成为全省首个国家1类化学创新药、中国首款自研的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具有30分钟快速起效、强效持久抑酸、服用方便等特点,为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全新的用药选择。投放市场仅6个月就实现销售收入5840余万元,预计年底将达到1.6亿。该项目获省2000万元补助经费支持。
3.张贵民荣获省科学技术奖最高奖。6月2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对2021年度涌现出的科技工作者和先进科技成果进行表彰奖励。鲁南制药集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张贵民获得我省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全省共2位)并作为获奖代表作典型发言。这是我市第二个获此殊荣的科技工作者。
4.临沂电子元器件及其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被纳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五年来,临沂市电子元器件及其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先后涌现出春光磁电、中瑞电子、龙立电子、海纳电子等一批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龙头企业,在打破行业关键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推动临沂市成为国内磁电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之一。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集群内企业数量达到554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2家,营业收入过10亿元企业1家,营收1-10亿元企业24家,拥有科技机构的企业201家,集群在孵企业数258家,毕业企业数47家,骨干企业实力取得明显提升,产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产业集群内从业人员突破1.39万人。集群工业总产值实现147.51亿元,其中高新技术工业产值占比突破70%;集群实现出口总额2.19亿元,利润总额12.19亿元,实际上缴税费总额5.19亿元。
5.首次成功承办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根据科技部《关于举办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赛的通知》(国科火字〔2022〕146号)要求,首次承办了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山东临沂),积极面向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公开征集技术创新需求,面向国内外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是我市首次承办科技领域的国家级赛事。目前,已征集技术需求106项,意向研发投入金额2.2亿元。
6.全省第一个省级重大科技示范工程—“绿色宜居”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在我市全面启动。7月4日,山东省碳达峰碳中和专项——“绿色宜居”科技示范工程启动会在临沂召开。省科技厅厅长唐波、市委书记任刚、市长侯晓滨出席。目前,依托该示范工程项目,成功攻克“可饰面实木多层板新产品及可饰面实木多层板连续平压生产工艺”等关键技术,投资3.98亿元建成了世界首台套可饰面胶合板连续平压生产线,首次实现了胶合板的连续化、自动化生产,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和原材物料投入,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7.成功认定5家“国”字号科创平台。龙湖软件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专业孵化器,也是我市首家国家级科技企业专业孵化器;七彩云众创空间、E盟创客众创空间、“红色•丝路”众创空间成功备案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其中,“红色•丝路”众创空间是省内唯一一个由职业院校运营的国家级众创空间;费县果农乐星创天地被认定为国家“星创天地”。同时,金正大“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鲁南制药“经典名方与现代中药融合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加快重组提升。目前,我市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更加完善,资源汇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
8.沂蒙山实验室(临沂现代药物山东省实验室)获批建设。依托我市丰富中医药资源和产业基础,规划建设沂蒙山实验室(临沂现代药物山东省实验室),《关于组建山东省实验室(沂蒙山实验室)的请示》已获批复,成为我市建设的第一个山东省最高级别的实验室,纳入全省“1313”实验室体系。目前,正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研究所和山东中医药大学进行了对接,就共建沂蒙山实验室有关事宜进行协商,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9.临沂市获批建设山东省大学科技园。2022年10月,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联合下发《关于同意建设青岛等2家省级大学科技园的批复》,同意临沂市依托高新区建设山东省大学科技园。据悉,这是山东省批复建设的首批省级大学科技园,目前仅2家。
10.临沂市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纳入全省改革试点。2022年7月,省科技厅等七部门下发《山东省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鲁科字〔2022〕66号),正式启动开展全省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工作。临沂市科技局成功入围省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单位(全省共5个市),承担了“组建科技成果评价第三方机构行业联盟,加强和规范第三方机构管理”项目试点任务。目前,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化研究,发布了《应用类科技成果评价规范》,开展了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改革。
11.我市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我市探索形成了“源头孵化、梯次培育、精准服务、协同推进”科技型企业培育新机制,实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的新突破,走在全省前列。在2022年5月12日召开的全省高企认定工作动员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今年,全市新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09家,较去年同比增长37.67%;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893家,较去年同比增长40%,全年预计新增400家,总量达到1500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