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机构 | 通知公告 | 科技新闻 | 政府信息公开 | 普法宣传 | 机关党建 | 公众参与
当前位置: 首页>>网站地图>>媒体聚焦>>正文
第二代生物质燃料试图避免与粮争地
2008-04-24 00:00 科技日报 

  4月17日,全球目前最大的以木材和纤维素为原料、年产15000吨生物质柴油的生产装置在德国投入使用,该装置建在位于萨克森州弗赖贝格的科林公司里,它以发明生物质制柴油技术而闻名。经过数年的研制和试生产,科林公司终于实现了不依靠油菜、玉米等粮油作物为原料,而利用速生林木材、麦秸和其他生物质废弃物工业化生产柴油。

  利用粮油作物为原料生产柴油的被称为第一代生物质燃料,利用木材等纤维素为原料的被称为第二代生物质燃料,发展第二代生物质燃料,有可能避免与粮油作物争夺耕地而造成全球粮油供应紧缺的问题。

  在美国和欧洲推行利用粮油作物生产生物质燃料的政策引导下,第一代生物质燃料的快速发展已带来了严重后果,国际粮油市场价格近两年来急剧攀升,在拉美、东南亚、非洲等许多地方开始出现粮荒,拉美国家海地和非洲一些国家已发生饥民暴乱,全球粮食紧张的趋势还有可能愈演愈烈。而造成全球粮食紧张的祸首之一,是大量粮油作物被用于生产生物质燃料。主要粮油生产和出口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都减少了对国际市场的粮油供应,欧洲国家如德、法等国则扩大了粮油的进口,抬高了国际市场的粮油价格。

  欧盟2006年出台了一项政策,要求到2020年,欧盟国家生物质燃料所占比例从2%增加到10%;德国更是出台强制规定,要求到2020年使用生物质混合燃料的比例达到20%。为了实现这些以节能和环保名义出台的新政策,德、法等国大量改种专供生物质燃料的油菜,而原本这些国家有许多耕地可自产粮食,而现在也到国际市场上和穷国争粮。为了维持西方国家的高消费生活,欧美国家不从节约能源、节制消费上下功夫,却变相地从发展中国家抢资源,如从巴西大量进口乙醇燃料,从印尼大量进口棕榈油,造成这些国家大量耕地被占用,也要到国际市场上购粮。

  全球粮食紧张的严峻形势说明,依靠占用粮油耕地来大量发展生物质燃料的策略是错误的,也是无法可持续发展的。为了解决全球粮食紧缺,并兼顾到全球能源紧缺问题,发展第二代生物质燃料有重要意义。第二代生物质燃料的原料主要是速生林木材、麦秸、稻壳和其他纤维素原料,这些原料来源广泛,不增加粮食作物的耕地负担,而且生产生物质柴油的效率高。据德国科林公司的专家计算,如果德国生物质燃料的混合比例是10%的话,需要年产生物质燃料约400万吨,如采用第一代生物质燃料的原料,则要消耗约500万吨油菜籽和600万吨的其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30000平方公里。而采用第二代生物质燃料的原料,同样年产400万吨燃料,只需占用面积7500平方公里。

  科林公司非常看好第二代生物质燃料的发展前景。据公司的企业开发部经理马蒂亚斯?鲁道夫介绍说,目前来自美国、加拿大、瑞典、法国和挪威等国的客户,对科林公司的工业化生产装置很感兴趣,他们等待见证弗赖贝格的这套生产装置完全运行可靠,以便在其他国家推广。(科技日报)

关闭窗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