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是山楂收获的季节,近日,县科技局组织科技特派员和涉农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把课堂搬到山楂树下,为铜石镇张家棚村山楂树“把脉问诊”。这是科技特派员开展产业帮扶、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培训现场设在田间地头,山楂种植户、科技特派员、涉农专家、科技政协委员、基层党员干部等齐聚山楂树下,为张家棚村的山楂树挂上了“专家号”。活动在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设施工程与蔬菜栽培团队负责人杨宁与省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冉昆的连线中正式开始,果农们通过电话连线、现场提问等方式,纷纷提出问题:“山楂树品种歪把红容易招炭疽病,专家有什么好的方法?”“山楂树什么时候施肥效果好,施什么种类肥料?”“不同树龄的山楂树均有枯死现象是什么原因?省农科院的专家、科技特派员、涉农专家们对这些问题一一解答,“炭疽病属于真菌类感染,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果树易发病,根据平邑地区的气候特点,在7-9月份易感染,需要提前做好防治工作......”“10月份采果后,开沟施用农家肥,加适量硫酸钾复合肥比较好......”“整树枯死,重新栽种后还枯死,这说明土壤内存在有害菌,特别是果树根部,经前期实验发现,此类菌多为白纹羽菌、丝核菌......” 除了现场细心、耐心的解答,专家们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会诊”,通过逐地块查看,了解果农用药、施肥、修剪等操作细节,对出现死亡的山楂病株研判分析等,为果农开出了山楂树栽培管理的“药方”。果农们认真倾听、仔细记录,有的果农拿出手机,将专家的话全部录了下来。“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对于我们来说,是字字值千金。”果农老李说。在大家的你一言我一语中,困扰果农良久的种植难题得到有效化解。

科技特派员们深入基层,进村入户,真正挽起裤腿、撸起袖子、脚踩泥土地与群众深入交流,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感知群众迫切需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搭建起为群众服务沟通的桥梁,让科技服务“零距离”,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