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东费县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持续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坚持在“优化服务上做加法、减少环节上做减法、担当有为上做乘法、提高效能上做除法”,全县科技创新生态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活力加速释放。今年前三季度,全县社会研发经费投入9.7亿元,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76亿元、交易额7065万元,57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0家企业成功备案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企业申报省市级科技创新项目或课题,17家企业申报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
创新方法,优化服务做“加法”。利用“互联网+服务”模式,整合政策、业务、资源等要素开发了集科技管理、科技数据、科技资源和科技服务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全市首个县级科技云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了科技计划、成果奖励、创新平台申报、技术合同登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等业务事项全程“一网通办”,各项助企惠企政策“一网呈现”,实现了“互联网+”和科技服务融合发展。目前,费县科技局15个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部实现云上办理,“掌上办”率为100%。平台上线3个月,服务企业1172家,服务次数达到5600余次。
优化程序,减少环节做“减法”。持续优化办事流程,对全局15项行政服务事项制订统一标准、申报流程、材料清单等标准化模板,编制《科技服务指南》,把服务标准进行横向和纵向拓展,构建覆盖全县科技服务的标准化体系。同时,通过强化部门间联动保障,建立与财政、税务、统计、应急、环保等部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起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科技项目立项等预审机制,打通重点科技事项“绿色通道”。以往科技项目申报过程中企业需要去相关职能部门开具税务、环保、安全生产等证明材料,今年费县科技局落实“只进一扇门”的要求,统一向相关职能部门出具函件,为企业开具各类证明材料,减少企业跑腿次数。截至目前,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市技术创新中心、科技项目等申报过程中,累计为123家企业开具无违法证明材料396余份。
服务升级,担当有为做“乘法”。实施首问责任制和多科室协同办理机制,努力提升办事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技能,总结提炼“123”工作法,推动惠企纾困落地见效。编印“一本手册”。将国家、省市县相关的科技创新资质、创新项目、创新平台、创新人才、成果奖励、双创引擎等6个方面的政策编印《科技政策汇编》,线上线下向企业宣讲。建立“两支队伍”。成立了由部门、高校、科技服务机构等组成的科技速递团队,深入企业一线送政策、解难题,“一对一”“面对面”提供精准服务,变“企业上门”为“上门服务”;同时组建3支专兼职结合的科技特派员服务队,围绕县重点村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组织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整合“三张清单”。推行“政策清单、企业点单、科技订单”服务模式,今年以来,开展科技政策集中宣讲11次,入企专项指导138家,培训技术和财务人员460余人,发放科技政策汇编和明白纸2600余份,累计征集企业需求280余条,帮助企业归集和设立科技项目300余项,为62家企业制定精准提升方案,兑现县级奖补资金800余万元,超过160家企业享受到科技政策红利。
“最简”理念,提高效能做“除法”。按照“流程最简,手续最少”服务理念,以“精、简、快”为原则,通过减前置、减材料、减时间,致力于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最简”服务,对当场能办理的事项实行即来即办;对简单事项,采取现场办理、快件送达的方式实现“最多跑一次”。对于复杂的事项,采取提前介入,运用在线答疑、电话解答、上门服务等多种手段,将服务的关口前移。今年针对企业咨询高频科技服务事项,线上线下举办专题培训,先后举办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合同认定培训会议5场,参与省市科技政策线上宣讲会4次,全县160余家企业享受到精准申报辅导服务。今年以来,企业和群众办理科技服务事项提供的材料较去年同期减少60%以上,办理时限压缩40%以上,全县科技服务效能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