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机构 | 通知公告 | 科技新闻 | 政府信息公开 | 普法宣传 | 机关党建 | 公众参与
当前位置: 首页>>科技新闻>>县区科技>>正文
莒南县五项措施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2021-08-24 16:45 科技局 


 

莒南县地处鲁东南鲁苏交界处,总面积1752平方公里,108万人口小麦、花生、蔬果等产业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的华丽蜕变。目前,全县拥有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11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8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0家。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农业现代产业园1处,农科驿站3家。打造了金胜、玉皇、兴泉等国家级品牌9个,鲁泉花生油、沂蒙玉芽茶等省级品牌27个。拥有莒南花生、莒南绿茶、莒南板栗、大店草莓、莒南驴肉、厉家寨大樱桃”6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全国最大的花生及制品生产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全国花生绿色防控示范县、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莒南县科技局大力突出科技服务的主导位置,以农业科技为抓手,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将科技要素融入农业生产各个环节,通过培育农业高技术企业、加快农业领域平台建设、拓宽科技人才服务,精准助力乡村振兴,不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应用,有力地引领构建起全县以优质茶果、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旅游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特色鲜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是积极培育农业高技术企业。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倾斜、产学研结合、成果转化等方式不断提升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完善农业产业发展体系目前全县培育金胜粮油、玉皇粮油、兴泉油脂等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11家,带动了我县一大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当地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土地流转、订单收购、雇佣劳动力等方式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全县产销一条龙、农旅一体化、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二是组织实施农业领域重点项目。认真筛选挖掘技术水平高、产业带动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国家、省市级项目,争取更多优质的科技项目在莒南落地转化近三年以来,农业领域争取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经费1498.66万元。其中:金胜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申报的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获批1050万元。同时,设立县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展产学研联合,扶持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开展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先进技术推广与示范等范围的农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不断优化县域农业产业加快发展新业态,积极打造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农业发展模式。2020年共安排县级农业科技创新专项19项,扶持资金178万元2021年,将继续加大对农业领域关键技术的攻关,为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科技支撑。

三是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莒南自2004年开始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是全省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的首批示范县。多年以来,广大科技特派员积极投身农业农村,热心服务农民群众,传播农业科学技术,已成为全县推动精准脱贫、带动产业发展、引领群众致富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莒南县共拥有科技特派员101名,其中46名经省科技厅备案。2019年,莒南县科技局作为科技特派员优秀组织实施单位、科技特派员刘西伟作为优秀个人受到了省科技厅表彰。2021年的山东省科技特派员绩效评价中,19名科技特派员被推荐为优秀等次。

四是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莒南县依托建设创新平台,有效整合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核心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不断转化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目前,全县农业领域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花生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国家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4家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山东省花生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9个省级农业科研平台,临沂市食用植物油精炼工程研究中心等33个市级农业科研平台。各类成果转化及创新平台已成为莒南县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中心,成为提升莒南县现代农业科技竞争力的重要砝码。

五是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发展莒南县科技局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交流的平台。县内农业企业分别与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山东省农科院、河南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3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组织山东金胜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山东玉皇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王风忠教授、王强教授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2次获批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高效生态农业类)项目支持。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隆平团队连续五年在莒南县大店德程家庭农场实施超优千号水稻百亩攻关项目,2019年平均亩产达到1147.1公斤,创超高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示范普通生态区新高。袁隆平院士对莒南县杂交水稻高产攻关试验典型经验做法给予此高产攻关典型经验很好的高度评价2021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高产杂交水稻百亩攻关项目继续实施,力争突破每公顷18吨目标。

 


关闭窗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