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东区狠抓科技创新工作,以四项重点工作为抓手,着力突出科技机制、创新人才两个关键,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下更大气力做好科技创新大文章。
一是抓“卡脖子”技术攻关。重点围绕优势产业,推动三丰化工、鲁蓝环保等重点企业争建省级重点实验室,推进浙大农研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省市科技发展规划和我区科技发展需求,落实“揭榜挂帅”制度,以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原则为依托,重点解决产业发展瓶颈。共摸排企业需求11项,对接专家解决问题7项。
二是抓机制创新。依托中科(临沂)创新园、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临沂)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服务体系,加快培育技术交易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继续推行“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成果转化”做法,累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3项,技术合同登记额已达6.3个亿。
三是抓企业主体。近两年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每年增长40%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也已突破40家,下一步要持续发力,加快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对成长性好、创新潜能大的科研团队加大扶持,催生一批创新型企业,夯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
四是抓人才激励。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让科研人员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打通科技人才成为企业家的通道,积极帮助创新人才成长为创新型企业家,大力吸引域外高层次科研人才落户我区。继许献磊博士、陈杰成博士落地我区后,目前已梳理6位高层次人才进行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