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庄区以“科技兴区,人才立区”战略为指引,注重发挥人才作用,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和工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人才与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积极延伸人才产业价值链,努力打造政策先行、智力集聚、创新先导和产研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硅谷,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背景动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推进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归根结底要靠人才。“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因此,汇聚人才力量、重视发挥人才作用成为我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
二、主要工作做法
(一)以产育才,打造人才“飞地”。罗欣药业于2014年成立罗欣药业(上海)有限公司,在张江高科园区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发挥飞地平台在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等方面的作用,走出了一条“人才在上海,产业在临沂”的人才引进新路子,有效破解了国际化、前沿化人才引进难题,为集团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有效接轨高端人才生态圈,网罗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截至目前,罗欣上海有博士50余人,海外引进人才14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2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名,重点区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3名,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1名,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优秀青年企业家1名。
(二)以才兴产,形成人才“洼地”。一是推行顶尖和领军人才支持计划,依托重大人才工程引才育才用才。2019年成功入选科技部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今年申报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3人,积极引进外国专家,协助办理R类人才签证,B类人才登记备案3人,截至目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名,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外专双百人才2人,省级高端外专1人,获齐鲁友谊奖2人,沂蒙友谊奖1人。二是多渠道拓展招才用才引才途径,积极组织金马等企业参加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走访北京化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高校,通过企业需求精准对接相关领域专家。积极组织我区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临沂高层次外国专家齐鲁行”等活动与外国专家深入对接交流,让人才走进来、留下来、跑起来,真正形成人才集聚的洼地。
(三)产才融合,放大人才“效应”。一是依托启迪之星(临沂)孵化基地等科创孵化平台等资源优势,推动启迪、北科大、北化工等有关成果落地,建立科技成果资源信息库,助推校企联姻,让科技成果精准对接本地产业资源。二是围绕新材料、新医药、新装备特色优势产业,搭建引才聚才平台,有效激发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和创新平台的活力,促进资本、人才、信息等创新要素高效合理流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筑牢产业发展基础。
三、取得的成效
以启迪之星(临沂)孵化基地项目为依托,重点聚焦数字经济、生态环保和新材料三大产业,通过产业导入、项目招引等方式,目前已入驻办公企业60家,带动就业500余人。其中,基地入驻企业涵盖高新技术企业2家,软件认证企业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家,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共98项。基地已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在2-3年内重点培育高企10家,逐步形成高企聚集效应。基地运营以来,已举办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主题活动——启迪之星(临沂)知识产权企业行、2021年临沂市科技活动周暨罗庄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启动仪式、罗庄区首届、第二届“创业沂蒙·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各类活动共80余场,在产业赋能、资源对接、项目招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地现已荣获市科技局“临沂市众创空间”、市人社局“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市科协“临沂市科技工作者之家”、市大数据局“临沂市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等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获评罗庄区“新旧动能转换领军企业”。
通过集成智慧金融、增信上市、产融结合等五大板块,吸引省内外金融资本机构集聚,将为全市企业成长提供种子、天使、VC、PE、上市后私募等全周期金融服务,为产业转型提供全流程智慧金融助力,目前已引进入驻新型金融机构22家,今年实现投融资5.6亿元,为全市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保障。
通过与服务业500强企业上海博尔捷合作,建设国际人力资本产业园区,将引进江浙沪地区先进经验,为全市企业提供创新发展路径规划和咨询,助力企业走上工业4.0发展快车道。三年内力争实现入驻企业80家,升级加速重点人才项目10个,吸引高学历从业人员5000名。
四、经验启示
(一)采取“产业+项目+校企联合”的招引方式,大力吸引人才。一是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人才。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的聚集作用,依托高新技术企业补助、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入库、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努力搭建校企联合桥梁,在创新实践中引进和培养高端创新人才。二是以实施科研项目对接人才。遵循人才随项目走的规律,以项目为载体,以项目对接人才,通过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省、市各类科技攻关计划,实现与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对接。三是以强化校企合作广泛联系人才。以加强产学研合作为载体,努力为校企之间的人才流动搭建桥梁纽带,有力地推动了企业与科研院所间的合作交流。
(二)发挥“平台+金融+孵化器”的载体功能,妥善用好人才。加快创新平台、金融、孵化器等发挥人才价值的功能载体建设,为高端人才来罗庄创新创业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一是加快各类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吸纳创新创业人才的载体,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开展合作教育、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吸引、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和创新团队。二是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培育和吸引创新创业人才中的载体作用,根据区域实际,全力发展民营、专业化孵化器。
(三)突出“政策+服务+环境”的联动效应,真心留住人才。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努力为人才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大力营造尊才爱才的社会环境。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制定出台支持人才发展的规范性文件,改善科技人才创业与发展环境,形成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政策吸纳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二是强化成果推荐。充分发挥科技成果奖励对人才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帮助创新型人才申报各类成果鉴定和科技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