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机构 | 通知公告 | 科技新闻 | 政府信息公开 | 普法宣传 | 机关党建 | 公众参与
当前位置: 首页>>科技新闻>>县区科技>>正文
罗庄区:聚合平台新优势 释放区域创新强动力
2021-08-30 15:00 科技局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罗庄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和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高低,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注入强进动力。

背景动因

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全区形成以启迪之星、海尔.海创汇、房德科创园等为主体的科技产业创新平台集群,坚持“引入创新技术、服务本区企业、育成上市公司,提供全周期服务”的理念,确立以“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发展思路,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罗庄模式”。

主要做法

——平台为基,构建科技企业孵化强支撑

一是搭建专家智库平台。邀请35名院士专家组成沂蒙院士专家智库,依托启迪之星(临沂)科创大厦,打造科创孵化中心、人才智汇中心、智慧金谷,目前,已入驻上市公司和准独角兽企业7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14家、金融机构24家,孵化中科特炭、易净星等高质量项目11个;目前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6家,孵化项目50余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98项,今年实现投融资5.6亿元。依托海尔海创汇新旧动能转换(临沂)创新中心、房德科创,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2019年以来,新增院士工作站3家、省级引智示范平台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5个。二是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我区形成了以沂蒙院士中试基地为核心,以启迪之星、海尔・海创汇、房德科创为辅的发展格局。已引进和孵化培育信息化集成、新能源、大健康、环保科技、第三代半导体等行业30余家优质企业和团队成功入驻,房德科创已签订入驻科技型企业12家,正式入驻3家。建成后可容纳不锈钢制造、三代半导体等新材料企业370家,实现年产值15亿元以上,税收1.5亿元以上。

——转型为要,探索主导产业发展新路径

着力构建“3+X”产业体系,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新材料产业依托盛阳金属、宏旺集团等龙头企业,以房德科创临沂新材料产业园为中心主阵地,打造第三代半导体基地。加快形成和放大科技创新优势,将不锈钢产业作为罗庄工业发展1号工程,建设不锈钢深加工基地、交易市场、电子交易中心。发挥房德科创园孵化作用,积极招引吸纳下游深加工企业进驻,带动镍基、铝镁新材料向下游深加工产品延伸,促进集约、集聚、集群发展。新医药产业以罗欣药业为轴心,发挥罗欣上海张江科技园科研中心的研发优势,推动新医药产业向化学创新药、生物制药、生物酶仿生提取等领域迈进,实现高端化发展。设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15个省级及以上高质量创新平台,为企业后续发展增添了“源动力”。新装备产业依托华盛中天、金马科技等优势企业,深化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的产学研合作,突破“卡脖子”技术,发展高端新装备产业。多元发展以氢能源、新陶瓷、模具、装配式建筑等“X”产业集群。

——政策为先,激发企业科技创新主动力

一是资金撬动,通过增加奖补资金政策引导的方式,大力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罗庄区通过着力打造“四高科创服务体系”(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与孵化、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高科技成果转移与转化和高技术产业投融资),制定出台《高新技术企业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罗庄区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管理办法》,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计划,重点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对首次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奖补,对新认定,和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次性奖补资金10万元,截至目前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2家,较去年全年数量增长40%,目前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9家。今年挖掘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争取省市财政补助资金983.46万元,区级财政拨付补助资金655.64万元。二是人才带动,借助市场化科技服务机构力量,助推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服务体系。先后出台《关于鼓励创新平台建设发展人才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意见》、《罗庄区优才津贴实施办法》、《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实施意见》等多项人才政策及配套措施,着力引进适应我区主导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支持罗欣药业在张江高科技园区设立飞地平台,充分发挥飞地平台在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作用。成功打造清华启迪之星、海尔海创汇等多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全区目前拥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人,外专双百人才2人,省级高端外专1人,获齐鲁友谊奖2人,沂蒙友谊奖1人。2020年累计发放各类人才科技扶持政策资金1800余万元。三是平台促动,搭建合作平台推动高科技成果在罗庄区实现集聚性转移与转化。先后出台《罗庄区支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支持新时代新阶段罗庄区本土企业再创新业再建新功的九条扶持激励政策》等一系列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奖补政策,重点支持新材料、医养健康先进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领域,为“1351”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培育新产业和引领新格局。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平台2家,省级平台19家,省级科技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市级研发平台26家,有效地推动300余项高科技成果在罗庄区实现转移转化。源头创新、人才带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极具针对性的政策出台,为罗庄区创新链和产业链“鸟之两翼”注入强劲动力。

经验与启示

罗庄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产业平台为支撑,通过构建融合创新生态,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成果转化新动能不断蓄势,创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平台孵化和产业承载能力持续提升实现了经济运行态势持续向好,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型企业快发展,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拓宽产学研合作渠道,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发挥政府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以平台建设为重点,依托启迪之星(临沂)孵化基地、海尔海创汇新旧动能转换创新中心、房德科创园等科创孵化平台资源优势,推动与沂蒙院士中试基地、北京化工大学等单位合作共建新材料创新中心,助推校企联姻,让科技成果精准对接本地产业资源,争取国家省市政策支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加快争创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创新中心及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

——强化科技服务职能,为企业创新打造管家式协同服务队伍。积极推进建设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重点探强化创新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和运行机制建设,对接省内外优秀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共同推动罗庄区科技创新活力。科技服务机构有效帮助企业用好用足国家省市创新政策,积极对接高层次人才专家,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这些机构正在成为企业的“科技管家”,与企业创新发展实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探索人才专业化改革引领企业联合共建各级各类科技平台。推行“人才+”服务模式。搭建人才评估、银行授信、保险担保、风险补偿、基金助力、人才交易联动机制,努力打造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建设智力经济特征明显的人才集聚高地。努力构建“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良性生态链,不断加大人才招引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区内外各类科技资源,以产业为依托,以项目为对接点,共建各级各类科技研发平台,引进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

 

 

关闭窗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