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沂水县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有关部署,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一、项目引领,明确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力方向
紧盯农业发展、市场需求,聚焦薄弱环节、关键技术,以需求定项目、定投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的匹配度。全县实施省级乡村振兴项目2项、良种工程1项。其中,绿洲农牧公司联合天津科技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等高校院所,开展白羽肉鸡高效精准养殖与智能绿色加工保鲜技术创新及示范研究,针对肉鸡产业饲喂智能化低、禽病诊断技术单一、品质追溯困难等问题,构建开展绿色、智能生物安全与疾病监控体系,建立物联网、智能肉鸡产业链品质综合评价体系,预计新增产值55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60个。源泉机械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开展“苹果智慧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研究,通过引进、筛选苹果优良新品种,建设苹果生产全过程信息自动化采集、数字化监测和智能化管控平台,研发集成智慧生产、产地视觉分级分选技术,有效解决苹果产业品种老化、种植加工环节智能化水平不高、加工品形式单一等问题,预计增加产值2000万元以上,制定标准、规程8项。
二、人才牵头,厚植农业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
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拓展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和服务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和管理办法,在人员选派、工作职责、岗位晋升、福利待遇、表彰奖励、量化考核上予以明确,确保科技特派员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得实惠。创新科技特派员考核方式,重点在服务成效、培训人次等方面量化分数、突出成效。同时,为科技特派员开展业务知识、经营管理、创业指导等培训,帮助科技特派员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提升综合能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探索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学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实行“菜单式”培训,建立田间大学堂,通过集中授课和现场讲解相结合,手把手解决农民实际难题,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今年以来,选派省、县科技特派员90余人,解决农业生产缺技术、缺人才、缺投入的难题,促进农业生产提质、提效、提档。2024年,累计开展科技指导服务2800余次,举办培训班372场,培训农民达14000余人次,解决产业发展难题183项,领创办企业(合作社)11家,带动本地收入1.4亿元。
三、机制创新,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
完善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积极承担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以提升农业科技战略规划能力为重点,综合考虑农业科技成果的公益性、长期性、地域性等特点,完善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及路径。发挥科技特派员的技术优势,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色,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评价,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2024年,实施涉农科技成果评价、登记5项,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32项。构建“产学研用”融合机制。积极融入省、市科技大市场,优化营商环境,统筹调度资源,协调各方的供需对接、学术合作和技术推广。引进华中农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10余家高校院所,推进与绿洲农牧、临沂爱鱼人现代渔业、钧程梅花鹿合作社、友邦养殖等涉农科技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开展项目研究8项、解决关键技术难题12项,共建科技创新平台5个,加速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